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
日本回流清代時期印章 Tsing Period Seals Returned From Japan
源自日本大阪名藏家秦峰男Mineo Hata,奇怪的是盒蓋寫印章四顆而內含六個。另外,其中兩顆屬款文彭和張灝,應該是明代的。文彭的印罕有,從明代開始就有人仿,直至清中期。據說,乾隆收藏的都是贗品。其中多出自高手,其篆刻水平和造詣不亞於文彭本人。張灝是印章收藏大家,罕有給人製印。所以這兩顆很可能是清中期仿造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是真品原身。嘉靖丁未春日是1547年初,文彭約50歲,「弌榻琴書」不為過。甲戍冬是1634年後期,張灝收藏百萬印章之後的約有17年,有友人索印不是沒有可能的,而「居不幽志不廣」勉勵恰到好處。第三顆小方印用料上第純淨白芙蓉石,邊題詩:花飛莫后水 弌燕難如願(可能有誤讀,本人水平有限)。屬款:乙未年元月王文治作。印文:事事不如人。乙未年元月是1775年初。王文治,1730-1802年,年少有才,23歲被選貢入都,1756年隨使渡海駐琉球229天,1760年中進士探花、翰林侍讀,1764年外放雲南臨安任知府但不久以病辭職,後遊歷吳越地、主講各書院。1771年開始掌教杭州西湖崇文書院,直至1775年。有稱其在1774年底耽於佛學,「吾詩字皆禪理也」,1775年春(即3月後)開始關中遊。此印正好反映其當下的心境。第四顆黑色方章很特殊,是由極純黑木化石(又稱樹化玉)製成,上近半部分還保留其原始參差折斷狀態。以刀為筆,邊題草書詩:野水參差落漲痕 疏林欹倒出霜根。留款:保壬辰秋月 林谷 刀。印文:悅親戚之情話。林谷是日本著名篆刻家、漢詩人,活躍於江戶時代後期,全名細川林谷1780-1843年。林谷幼時師從林邨的阿部良山1773-1821年,其家鄉香川,估計其藝名和二者有關係。天保壬辰秋月是1832年9月左右,其約53歲,踏入他人生的暮年,詩的意境和印文情感是晚年的自然流露。其後人捐錢,近年建立了香川縣《細川林谷紀念館》。其門人於文政丁亥1827年冬集其晚年印而成譜,並在明治壬申1872年出版《林谷山人印譜》中有收錄同一印文,但雕刻細節有所不同。可惜此書只錄印文,不知材質和邊款。此印刻在此譜收集後的5年,應該是有貴人在其晚年所求收藏,昂貴的印材一般不會自用。網上:The style of Rinkoku Hosokawa, exquisitely beautiful and fresh, spread widely, famous, toured Nagasaki, lived in Kyoto and Edo. Sons Rinsai and Rissai Rai。秦峰男收藏拍賣過一枚普通木化石印章,是賴山陽1780-1832同期刻的,所以木化石在1830年代應該是很珍貴受吹捧的印材。第五枚小廣東綠日字型印章沒有邊款,印文:名遠。信息不多。屬罕有翠綠的孔雀綠,清代極其昂貴,不留邊款很有可能是最大保留其稀有原貌。廣東綠又稱廣綠玉,明末清初貢品。最後一枚是小田黃印材,還保留原有皮殼,只是底部磨平,還未刻印。另外疑惑是木盒蓋的背面寫「靜山外史刻」和兩印文,但不解印文內容。網上查到有其款的「松石不老」竹香筒、鳳凰圖香盒、「風月三昆」雕漆盒和堆朱福壽海香盒,還有字畫,但年代不詳。是否其中有其刻的印章,還純粹循環運用其盒?是個謎。
靈璧山子 Desktop Rock Decoration
沒有考慮年代或者包漿,純粹喜歡其造型,和常見山子的與眾不同。雖小,有氣勢,耐人尋思。銘題:雲嶺(或是嶺雲)。落款:雲居山人 錢松;可能是後加的。你也可叫它雙子峰、仙人洞或者飛船,都未嘗不可。此乃其可愛之所在。
宋代玉鶻攫天鵝「春水」圓配件 Song Period Falcon Capturing Swan Jade Jewelry
典型「春水」造型:海東青雙爪緊扣天鵝頭頂后部,尖嘴不斷啄刺天鵝腦袋;天鵝口開張,一翅膀折下,似乎在痛苦哀鳴。多處斷裂,從入沁程度,大都是後期,而且是不同時間,但只有玉佩本身才知道它和它的主人們在千百年間都經歷了什麼。拉絲工藝明顯。典型金至元代玉配件。
清中期景泰藍錦地開窗鳥蝶花卉帽筒 Mid Tsing Cloisonne Open Window Bird Butterfly Flowers Hat Holder
胎紅銅、內裸、偏重,上下套箍厚重黃銅(或者鍍金),筒體黃銅掐絲、滿工。四開窗,仿原始薰筒,深藍和漆黑底色。九鳥:其一鳳冠長尾、一飛衝而下、一棲枝安睡,一對翱翔歸巢、一對並列高歌、一對反向同鳴。兩支蝴蝶,其一花間徘徊,另一大隻似開心蜜食;花卉五顏六色、多姿多彩。九禽:一宿、三飛、五鳴,兩蝶:一食、一遊。把人生五態「宿、飛、鳴、食、樂」精美展現。上下環以傳統如意和蓮花紋。比較特殊的是筒箍內也鑲嵌不斷回紋藍色琺瑯,並且底部同樣滿工,鑲嵌燒製出雲朵中一對蝙蝠。底部磨損較重,砂孔較多。筒體表面保養完好,有輕微磨損痕跡,砂眼細小。工藝、風格與清中期吻合。造型、布局完美,選色配對文雅大方,久看不厭;越看越愛,還不時有新發現。乾隆晚期至嘉慶時期1780-1820少有景泰藍帽筒精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