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簪通體雕一螭龍:刀工簡潔、優美、有力度,簪首巧雕扭轉向上的螭頭,有出頭之意。髮箍玉質潔白上等:有一處結糖,多了個情趣;三隻夔龍配回紋,雕工一流。以上二器稜角依舊,但撫摸時毫無割膚之感,明代無疑。玉環可為衣扣或者佩玉組合之一:一面刻字拜風草堂或者讀風草拜堂,不知出於何處;一面刻兩句七言詩,出自杜甫漫興九首之一:慢懶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包漿自然,使用痕跡明顯,明末至清也。堂號似有意尊崇杜甫的意涵,風和草又可能有代表父和母之意;風中之草,身不由己,但景仰杜甫,還是憂天下之憂也;多重含意,文人之酸澀,典型明末清除高隱之士的通病。錄杜甫: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迴。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顚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戶楊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