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星期四

香港仔之怪趣 (2) Aberdeen Titbits (2)

* 清代文人及《循環日報》(1874年)創辦人王韜(1828-1897)在1870年冬於香港仔租住一間背靠山麓的小屋,名「天南遁窟」;在約60歲時《淞濱瑣話》自序稱「向居香海,入秋咳作」。
* 香島道(包括石排灣道、約香港仔大道、約黃竹坑道)於1845-1848年全面修建
* 域多利道(Victoria Road)於1897年修建
* 1905年前香港的道路多為簡易的土路,鋪路實驗始於1905年
* 香港仔及薄扶林、深水灣於1915年才修建成適合車輛行駛到達的公路;淺水灣1917年,石澳1923年,山頂1924年
* 香港仔中心地下有「海王神珠」
* 香港仔黃竹坑有最早港產渠蓋
* 香港仔黃竹坑又可稱「黃蓢塱」
* 香港仔和黃竹坑交界處有古橋墩遺跡
* Hong Kong的「Hong」實為「行」字譯音,英國人分不清「香」與「行」
* 真正的香港仔瀑布在香港仔,不在薄扶林(後者為世人短視誤解)
* 香港仔高處可望文公天祥詩中的「零丁」島
* 香港舊圍村原來確確實實是「圍村」,雖然依家已是面目全非
* 周潤發開祖從九龍移居香港仔水塘
* 周潤發開祖在隱居香港仔水塘前是「海盜」
* 周潤發開祖不是香港舊圍村的開建者
* 九龍半島名稱源自南岸的香港島
* 香港仔中心地盤不值$1
* 香港仔原有紅、黑兩座橋(碼頭)
* 香港仔湖北街有孤苦零丁的25號
* 香港仔在1960年代以前有成千上萬漁家「水面人」
* 「蜑家人」含有貶低之義,水上居民不會以此自稱,也有外人稱其為水上人
* 水面人稱下大雨為「落大喜」
* 鴨脷洲、石排灣應該是水面人命名的
* 「海王神廟」所崇拜的地下「石排」是水面人幾千年不斷的最原始信仰
* 水面人信奉天后、洪聖、北帝、觀音,以及海王、石和山;主業採珠和捕魚
* 香港仔舊時有住家艇、棚屋、漁排和天光墟
* 鶴佬人信奉天后、洪聖、北帝、觀音、大王爺,有太平清醮;主業造船、航海、航運和捕魚
* 周壽臣的祖父有可能年早離世,沒出現在香港開祖的墓碑上,其父有名,但其家譜用其字
* 田灣山有舊稱赤桂山,而金馬倫山有舊稱碳山
* 龍山排名稱特殊,意指鴨脷洲和玉桂山可能曾名為龍山洲、龍珠洲、龍山、或者龍珠山
* 貝璐道1960年由鴨巴甸新路改名
* 成都道和洛陽街於1941年10月24日正式刊憲命名。洛陽:清朝河南府治,1912年癈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住洛陽,1920年為吳佩孚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司令部
* 「齊天大聖廟」1960年代由新移民鶴佬人和潮州人建立
* 香港仔與中環之間的渡輪服務於1930年6月13日刊憲停止
* 羅馬天主禮拜堂於1932年6月10日刊憲成為合法婚姻舉行地點
* 1921年12月2日刊憲周壽臣接何福為定例局非正式成員
* 1922年海員大罷工,6月2日周壽臣成為Authorized Architects Comittee成員,10月20日刊憲指令移除深灣墳場部分所有墳墓
* 1886年屈臣氏公司A.S. Watson & Co刊憲註冊商標Trademark
* 1886年押巴顛新道 Aberdeen New Road, 即現在的貝璐道
* 洪聖廟原來在小小的孤島上
* 鴨脷洲西邨西面原為墳場,東面有出名粵香園和沈順發醬園
* 添喜大廈原有雙喜酒樓,而雙喜酒樓前身是1954年開業的雙喜戲院
* 深水灣曾又稱香港灣 Heung Kong Bay
* 舊石排灣、田灣、深灣和深水灣曾泛稱香港澳 Heung Kong Or (or O)
* 城巴7號線:1921-1966年6月12日 皇后大道西 ->香島道(石排灣、香港仔海旁、香港仔大道);1966年6月14日-1966年8月15日 域多利皇后街 ->石排灣道; 1966年8月15日後 域多利皇后街->石排灣道、香港仔大道
* 胡應湘1935年灣仔出生,其祖父社生公於1890年代移居香港,其父忠公於1902年生於薄扶林村
* 私塾俗稱卜卜齋,周潤發和周壽臣祖先在香港舊圍村開埠前據報有卜卜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