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

香港仔原被墳場環繞 Aberdeen Used to be Surrounded by Cemeteries

熟悉香港仔的人都知道,香港仔華人永久墳場是香港完全由華人管理的最早墳場;但是很少人知道香港仔以前還有另外兩處更老的公共墳場。其一應該在現在的深灣「聖神修院」部分和惠福道及其以南範圍;另一個在「鴨脷洲邨」(俗稱「西邨」)的西半部。兩處墳場都屬於執骨葬,非永久性質。深灣墳場運作時間大約從1891年到1939年;而鴨脷洲西部墳場約從1914開始開放給公眾,大約1960年代初收回以便於建電廠和油庫,其專用碼頭遺址尚在,而其附近近船排廠處還有保存屍骨的幾尊金剛罐(俗稱「金塔」的金斗甕)。
以前香港仔陸路交通不如水上便利,這些墳場的出現、加上廣大的漁船、漁戶為基礎,催生了「歌堂船」和後來更華麗高檔海鮮畫舫的出現和繁盛。
另外,據上了年紀並曾經居住在鴨脷洲東部(應該為現的「東邨」利東邨附近)棚屋的老奶奶講,「海怡半島」「美」字樓閣處原來是海灣,叫「䃟石灣」,是早逝嬰兒的「天葬」場所。舊時棚屋和艇戶人家貧窮,不善就醫,嬰兒夭折率相對高,去世後往往被簡單包裹,放置「䃟石灣」石頭上,任其回歸自然。䃟石灣被徵用建成油庫和電廠後,白砂(沙)灣後來在1960-70年代成為漁、棚戶窮人的「天葬」新場地;兒時曾居住鴨脷洲的一位街坊話當時此處常常有白骨可見。再有,香港仔工業學校旁約1947年為「香港仔應急墳場」。除此之外,大「玉桂山」南面山坡還保留了一些漁民早期埋葬先人的墳頭。

備註:
和合石墳場西安墓園1891年香港仔先友義墓:「由香港仔遷來 香港仔各先友墓 光緒辛卯十七年七月吉日立」,不知為何?之前有什麼災難?還是政府逼遷私人墓地?
1891年港府憲報:“Chinese Cemetery in Aberdeen: situated on the promontory 1/2 mile to the South East of the village of Aberdeen, and bordered on the south side by the Aberdeen Channel, and on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by government ground, measuring on the North 1,200 feet, East 300 feet, West 350 feet.”
1914年港府憲報:“Ap Lichau Cemetery or burial ground for Chinese granted (4 acres) opening.”
1915年港府憲報:“Tender for New Cemetery, Aberdeen (A.I.L. No. 78).”
1922年港府憲報:“Order for removal of all graves in portions of of Sham Wan Cemetery.”
1923年港府憲報:“Remove all graves in portions of Sham Wan Cemetery.”
1937年港府憲報:“Remove all graves in Shum Wan Cemetery before 1924.”
1939年港府憲報:“Remove all graves in Shum Wan Cemetery between 1924 and 192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