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5 months old 約5月大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
Chrysalis Mimics 蝶蛹色變
One big caterpillar a couple of days ago managed, somehow, to move over various obstacles from the lemon tree that it was on originally to a far away dead pole, and turned into unusual color after becoming a chrysalis.
Also today found another, 2.5 meter away on the metal balcony column, upside down.
In addition, just found a caterpillar turning into chrysalis on an avocado plant.
Below is how it looks if it stays around green branches. Middle summer this year.
Below is one of very first came to my big lemon tree but fixed near barren bottom trunk.
Color changed again to be more like its background 4 Dec.
One turned into a butterfly in the afternoon but too cold to fly.
Found another under a cardboard 3m away and one 4m away on a pole. Dec 6.
Dec 8: yesterday morning found a caterpillar on door frame, disappeared early afternoon, reappeared late pm on piles of newspaper atop the dryer, transferred to big lemon tree, but determined to go down by leaping from leaf to leaf instead of branches, fell off on to thorny small orange tree (almost leafless, all eaten by hungry caperpillars), survived, managed to get out (fell off pot edge once as it is curved inwardly) and get on the window ledge, fell off again (most likely on purpose as it has sticky feet that can hold on even vertical glass) to the ground, later emerged and climbed up the sidewall behind the pot, finally settled last night. Took picture next noon.
2020年11月13日星期五
Baby Caterpillar 蝴蝶幼蟲
Days old baby caterpillars 出生數日的蝴蝶幼蟲
Nov 22 Still looking like bird droppings 11月22日還像鳥糞
Lining up sunbathing一起曬太陽 11月24日 24Nov
One changed skin overnight to beautiful green 一隻過夜脫皮為美麗綠色
Getting bigger 28 Nov 越來越大11月28日
Last of the Five, moved over all kinds of obstacles from lemon to avocado tree. Other 4 turned into chrysalis already. 4 Dec. Disappeared the next day.
Turned the next day.
Butterfly came out and quickly gone Dec 26 early pm.
View from top, only shell left.
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
香港仔清代銀號印章 Tsing Dynasty Silver Bank Chop in Aberdeen
清光緒年間古董銀號防偽壓花圓形角質印章,呈微橢圓形圓狀(直徑27×26毫米),高4厘米,上面刻有一「上」字,底部鐫雕複雜文字圖案,其印面中間刻印文「義隆圖書」,呈十字讀法排列,文字周圍並雕刻複雜的漁耕樵讀景物圖案。由於年代久遠,底部於「隆」和「「書」二字處,有一半圓弧形裂紋。拿玩時特有墜手感,較一般黃牛或者水牛角重,是否來自成長較慢的西藏氂牛?
香港仔鴨脷洲水月宮古廟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重修碑記記載:「鴨唎洲本港各處灣頭鋪戶船上人等」捐款名單中有「義隆號」,其它帶隆或者義字的有:興隆欄,翁忠義,廣合隆(塘尾村人),莫義利,廣安隆,聯隆欄,謙隆欄,合隆號,兆隆店,源隆棧,義德利,廣昌隆,萬寶隆,永安隆,義益店,三隆欄,宏隆欄,怡昌隆,昆隆店,泰隆號,嘉泰隆。捐款最多十圓,最少壹圓;十圓2個,伍圓和四圓各6個,叁圓13個,2圓半1個,兩圓46個,壹圓半17個,其餘壹圓;共291筆捐款,433圓。義隆號捐壹圓半。名單中曾刊憲奪得熟鴉片專營權的有:1858年吳雨的合隆和福隆店,1860年何良福的兆隆店。其它史料可查的有:1880年葉靄山的義益南北行,1884年葉靄生的謙隆豬欄,1889年興隆鹹魚欄。另有記載:1859年林基的鴉片道隆店,1861年廣易隆行,1880年瑞隆疋頭,1881年源福巷黃義隆投得屠宰專營權(Slaughter License),1884年港九市民為長洲太平清醮的捐款由鹹魚商怡昌隆代收,楊瑞生的義和隆米業,1886年濟隆註冊罐頭姜,李陞的益隆和慎隆銀鋪,1889年正隆公白行、溢隆疋頭綢緞行、生隆銀鋪、義利洋行,李陞李節兄弟與李德昌(萬清,逸樓)的禮興隆,李節與李德昌的合興隆,清末民國時李陞三子李紀堂的益隆銀號。光緒1893年東華三院募款名錄記載首總理、信盛號殷戶譚傑卿(國英)緣首名下有:義隆、遠隆、廣益隆、勝隆、泰隆等商號。另有記載:正隆和生隆,是生泰附屬;益隆、明德和慎隆是至德附屬。其它地方名為義隆的商號有:乾隆1788年重建粵東會館題名碑記中的義隆店,同治1867年竹塹城(臺北新竹)大溪墘莊義隆號藥鋪雜貨店,光緒1886年的(洪)義隆米行和商行,光緒1888年的義隆新圍(陞鎮[潮州總兵]方耀渝局紳戴清源於澄[海]屬官荒沙坦圍築義隆、義豐兩處沙田,共1420畝[義隆1100畝],年納租銀2270兩),廈門(金)義隆,清代民初蘇州小馬家(馬冠良)開的義隆錢莊,太原義隆當鋪,光緒1905年常州義隆素菜館,徽州義隆詳記南貨茶食號,咸陽德義隆京布店,等等。近年發表,在大正11年(即1922年)日本情報機關收集資料《香港要覽》指當時永樂(街)東有很多銀號,包括義隆,並標明:銀號是華人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受理普通銀行業務,多由廣東人經營。可見民國初期,義隆號仍在,但已經拓展了銀號以外的其它西方式銀行業務。
據載,1870年代在香港經營海味、魚翅、鮑魚和雜貨的店舖多稱為號、莊和欄者。鹹魚欄早期位於內地順德陳村,於1880年代起,由於內亂和清朝時而「封鎖香港」的政策,改遷移港島來經營。港島附近歷史上,世代為陳村漁隊的「漁場」,再加上香港已經成為鹹魚消費和出口的大市場(俗稱「賣豬仔」的大量舊、新金山移民途中需要大量鹹魚,每餐有最低法律規定),很多漁船也捨棄陳村而來港為新基地,帶動銀號和其它服務性行業一同遷居香港,特別是鴨脷洲和香港仔之間海灣沿岸。澳門一樣受益,有記:光緒1881年,路氹海灣漁船聚泊;墟內商鋪200多間,有木材鋪、搭棚、建築材料、文具店、雜貨店、裝修等等。1887年,氹仔島有商鋪船廠200多戶,魚行、魚欄成行成市;路環島有商鋪船廠120多戶,船運、造船、典當舖、鹽店等等。香港仔和鴨脷洲,情境在當時應該相似。
可以想像,香港仔在1891年是何等的熱鬧和繁華。可惜1894年鼠疫大爆發,到1900年約有1萬人染病死亡,很多商戶又遷移出鴨脷洲和香港仔,直到1914年還沒有恢復(1914年水月宮再次修建碑記名單盡是個人,鮮有商戶)。義隆號銀鋪,在當時很有可能匆忙結業,並離開香港;而後來再回歸,時過境遷,卻選擇銀號密集的上環永樂街。
明清時期,銀鋪、錢莊生意興隆,銀、錢票的防偽主要靠複雜多樣的印章,有壓頭、壓數、壓尾、壓名、壓邊、壓縫(撕開附件前的中間會蓋印,出現僅半個印面顯示的效果)等等的功能目標。據說,各個鋪號有自己的絕密信息在這些印文裡面,很少出現問題,極難仿造,鮮有贗品出現,幾乎萬無一失,相比下現代的紙幣都遜色。為保守絕密,通常銀號會終身僱用刻印良工,不斷更新印章,舊印會被定期磨去再刻,所以本印章「義隆圖書」長度偏短,應該是幾代磨去之後再刻的產物。
「義隆」有段古:劉義隆(407-453年),電視劇《錦繡南歌》中彭城王劉義康的哥哥,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第三位皇帝,開國皇帝劉裕的第三子。東晉末期,身為漢高祖劉邦弟弟後人的劉裕被封爵為宋公,開始修復祭祀漢代皇家五陵祖宗和漢代開國大臣張良古墓,其手下任職其受封國宋國的侍中、中書令傅亮約於419年左右著《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褒賢崇德,千載彌光,尊本敬始,義隆自遠。可見,至少自南北朝時期,義隆二字已經流行。
《易》:德義,利之本也;利者,義之和也;義以建利。《國語 周語》:言義必及利,利能制義。《禮記 大學》:以義為利也。《左傳:晋楚鄢陵之戰》申叔對曰:德、刑、祥、義、禮、信,戰之器也。德以施恵,刑以正邪,祥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義為利之本;有義,利始得建立。《墨子》:義,利也。明清貨幣商人:見利思義,先義後利,以義制利,義利相通相濟;有雲「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或曰「仁義禮智信,信中取利;溫良恭儉讓,讓內求財。」清末民初,商人多奉行:以義取利,義在利前。電視連續劇《塞上風雲記》孫鵲喜建金垣銀行的宗旨就是以義為利,而且這四字一直卦在大門招牌的上面。
「一圓抵十方」,圓古印較方印更難雕刻,價值更貴重。「圖書」,即字號圖書為記,原意是指私人或者商號專有圖章,古人和古商通用,如清代常州萬盛商號手寫錢票印有圓形十字讀法「朱萬盛圖書」印記,和在北京曾經拍賣過的清代「義信圖書」印章(29毫米見方,刻有人物故事)。清光緒至民國初年,商號印章才開始愈來愈少採用「圖書」二字;民國初期以後,商號基本不再用「圖書」二字刻印章。
後記
2022年3月14日有讀《沙田曾大屋三利祖族譜》言:曾貫萬1840年代初於筲箕灣23號地段獨資創辦石塘,1843年創辦義隆雜貨店,1894年去世。
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
奇女子呂碧城及香港因緣 Miss Alice Pichen Lee & Hong Kong Karma
呂碧城女史與香港多因緣,至少造訪三次,又計劃在此長居並曾置物業,最後竟逝世於斯。遺囑將骨灰和麵灑盡香海,與水族永結善緣於香江海域。
呂碧城女史詩詞了得,書法驚豔,但在1926年秋再遊歐美後,因由客舍酒店多無中國筆硯,其間鮮有動墨。1930年春昄依三寶之後,更遂絕筆文藝,於歐洲潛心專研佛法,曆時三年之久。剛回國後,又忙於校對和出版,以及籌建動物保護協會等公益活動,難得年中有成而得半點清閒。1933年6月7日,星期三,癸酉五月十五日,微雨,天氣稍涼,情思盎然,焚香煮茶,取塵封已久的古書書法字畫觀瞻回味,有感技癢,硯墨潤格,集雅句於窗下即興而做長幅廿一言對聯。上聯:王筆舞鸞鳳,墨池香靄,花間露,山靜塵清,水叅如是觀;下聯:謝詩生芙蓉,茗鼎煙浮,竹外雲,天高雲飄,月喻本來心。格旁條框又書四、七、五、八、四言,六、四、七、六、五言和七、四、八、四、五言對聯,共168字;加上題款55字和主聯42字,整對書法共書265字!小楷字體雋秀、剛勁,堪稱典範;不僅每筆每劃標準絕美,筆劃之間的距離和布局皆洽到好處,是我閱過所有楷書書法中最佳者,無與比擬。且意義非凡,集所有哲理警句名言,收尾繼以佛家禪悟之語,如實反映呂碧城女史當時的心得和成就,融會貫通一生古典文學智慧和多年佛法研究精髓於大成。對聯裝裱袖珍,便於携帶,特別適合旅遊,隨時隨地可以取出參考與斟酌,既宜獨思深悟,又能應一時突來應酬之需,一舉三得。此類袖珍妙珠長聯,非呂碧城女史獨有,她也不是第一人,至少之前於1854年陳寅生和1921年常慚愧僧印光有類似之作。呂女史自己於1923年有類似但全俗十九言對聯,而友人張默君於1926年亦同,所以很有可能是參考借鑒了這些前輩友人及自己舊作,才得此佳作,且又遠遠超越了對方和從前的自我。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此對聯是其過度時期集俗世與禪佛智慧於一體的孤品,因為之後一直到其離世,呂女史傾注一切於佛經專研翻譯以及舊作的修改方面,其已知留世贈人的作品此後都僅為與佛法有關的字句,例如1942年的佛家十四言對聯。呂女史後學,如袁克定、張元和及張充和姊妹也有模仿,但內容之嚴緊書法之精密的程度皆與本上品差距甚大。
呂碧城女史,1883年六月出生於山西太原,祖籍安徽旌德,出身徽商世家,皖南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從事典當和米行。原名賢錫,字遁夫、明因,後改為聖因,號碧城女史,後取法號曼智、寶蓮居士,別署蘭清、信芳詞侶、曉珠等;詞人,詩人,作家,書法家,教育家,國際貿易富商,股市達人,語言學家,旅遊家,女權領袖,世界素食和動物保護先驅,哲學家,宗教學者,佛學家;曾任編輯,校長,袁世凱總統秘書,商人,記者和繙譯等。興致廣泛,無所不精;但凡涉獵,必超俗卓絕。1904年5月10日在《大公報》,以碧城女史呂蘭清署名發表「滿江紅 。感懷」,開啟高舉「女權高唱」的大旗。碧城,應是出自「 元始居紫雲之闕,碧霞為城 」,指老子李聃的仙境。父呂鳳岐,光緒三年丁丑科,任館職及山西學正使,曾與張之洞創辦令德書院(即今山西大學),家有長恩精舍,藏書甚豐,記三萬卷。母嚴士瑜,工詩善畫,頗有才名。姊妹四人:大姊賢鍾(字恵如,1925年卒),二姊賢鈖(字美蓀),妹賢滿(字坤秀,1914年卒);前三姊妹並稱「淮西三呂,才藝兼備」。五歲能與父對詩:春風吹楊柳,秋雨打梧桐;七歲即可作大幅山水畫。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精六法,善丹青,能治印,並嫻音律,詞猶著稱於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有幽默,趕時興,曾復影當時流行之自己分身像《求己圖》,喻謂「求人不如求己」;特立獨行,有主見;憤惡疾俗,有正義;了解西方,愛舞會,愛裝扮,愛人,愛物,愛國,愛華夏,愛文明;聰穎明鑑,容不下半顆砂子,熱鬧之後旋即寂寞,注定孤獨終身。幼年燻染於傳統家庭民間信仰之儒釋道融合,成人後深研道家和基督等宗教,惟晚期歸依佛門,何也?曾自跋:「迨庚午春,予昄依佛法,遂絕筆文藝」;又「年來十州浪跡環奇山水,涉覽略遍,故於詞境漸厭橫拓,而耽直陡,多出世之想」。早年因家族變故而「遁夫」,中年姊妹不和師友相爭乃「遁情」,晚年環球探索因世紀紛爭而看破紅塵終「遁世」。可謂:「知因」,至「明因」,而後得「聖因」;儒是根,道為骨,佛成果。呂碧城女史,香港,因緣。
1885年父呂鳳岐不忍官場腐暗無度而卸任
1887年移家安徽六安州城,《天際自徘徊》:碧城幼年是在廟首度過(旌德),父解官告歸後,舉家遷往六安縣城南門三道巷
1894年作詞《法曲獻仙音--題虛白女士看劍引杯圖》:綠蟻浮春,玉龍回雪,誰識隱娘微旨?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把無限時恨,都消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荊脂聶,試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漫把木蘭花,錯認作等閒紅紫。遼海功名,恨不到青閨兒女,剩一腔豪興,寫入丹青閒寄。
1895年父去世,因家無男丁而受族人欺壓。因果實錄《家難未必不幸》:「呂碧城女士說:我家從前住在安徽六安州。當我十三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一卷觀音白衣咒,說持誦百日,能消災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誦。等到剛滿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難;我家的人都被許多族人禁閉在本宅內,長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後來母親設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請示援救;結果得到援助,我們得以到來安縣舅父家裏寄住。那時我常常想:為什麼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禍呢?其後有土匪白狼來侵擾安徽,六安被蹂躪得變成廢墟。當時我家舊宅里,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兒翠霞,和她的女婿汪君居住着。白狼闖到宅中,把汪君殺死了,翠霞也在這時殉難。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現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時我仍舊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難的。我們避居到舅父家裏,實在是因禍得福哩!」
1896年永離六安,就食來安個家;時舅父鹽課司大使嚴朗軒(鳳笙 )司榷塘沽,奉母命前往依之
1898年《訪舊記》天津某學堂讀書
1902年母與妹被劫持
1903/1904年離家出走天津市內,任天津大公報編輯,《提倡女學之宗旨》:「甲辰之歲,北方女學尚當草昧未辟之時,鄙人浪跡津沽,征諸同志,將有創辦女學之舉,恐綿力之難濟也,抒其雛論,假報紙游說於當道。」
1904年6月10日會秋瑾,秋瑾棄用號碧城;7月18日獲撥經費4千;10月3日《天津女學堂創辦簡章》;11月7日開學,出任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故址天津河北西窰窪,即今天津美術學院
1905年3月14日英斂之《呂氏三姊妹集》詞15首,「碩果辰星」,「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1906年北女更名北京女子師範學堂,任監督
1907年秋瑾紹興遇難
1908年從嚴復學邏輯學,9月「勸女教習不當妖艷招搖」,10月《秋花次呂女士韵》:五陵塵土傾城春,知非空谷無佳人
1909年加入南社,嚴復「勸其不必用功,早覓佳對」並於6月13日記「此兒不嫁,恐不壽也」,又「外間謠涿,皆因此女過於孤高,不放一人在眼裡之故」;在天津害病颇重
1912年辛亥革命後,北洋女學停辦,3月表聘袁世凱總統府機要秘書
1915年因「籌安會」謀復辟而辭袁府,携母離京,居上海,一邊研習西文,一邊從事貿易歐美茶葉等;任時報特約記者,餘資投資商界股市,收入豐;準備留學,惟染病
1916年南遊杭州,拜謁《西冷過秋女俠祠次寒雲韵》,跟陳攖寧學道,「女丹十則」、「孫不二女丹詩注」、「答呂碧城女士三十六問」。《文博名家畫傳·朱家溍》:我家住着一位親戚,是旌德呂家的小姐,叫呂碧城,年紀和母親差不多。她因為發表文章批判當時的軍閥,有消息說當局要逮捕她。我母親把她接到家裏,她教我識字,念千字文,寫紅模子,有一年多的時間。後來時局有了變化,已經沒有危險的時候,她才離開我家,到上海去了。
1917年遊江南,離南京時,捐錢給街頭罷工貧人;七月匡廬山,寓Fairy Glen旅館譯曰仙谷,慨然有出塵之想,《沁園春》,回上海後編《信芳集》
1918年母親病逝,年底香港小住修養,王鈍根校印《信芳集》50首
1919年初赴美,留學哥倫比亞大學英語、美術與文學,兼上海時報特約記者,與張默君為友
1920年回國探親,住北京飯店,遇天臺宗43世釋諦閑,開始信佛;有詩「妙諦初聆苦未詳,異同堅白費評量。辯才自悔聰明誤,乞向紅閨恕狷狂!」
1921年寓居紐約世界最大酒店,與美名媛貴婦交好,曾病一週
1922年夏四月由加拿大經日本橫濱回國,在上海加入南社,柳亞子稱其為「南社女詩人當中佼佼者」,刊《信芳集》和《美利堅建國史綱》,次居南京路20號和同孚路(石門一路)8號
1923年癸亥陳攖寧天降碧城女史降壇記錄:斐然仙子先至,報告碧城女史降
1924年遊歷歐美7國,行前捐紅十會10萬巨金。倫敦會友宋慶齡,並偶遇撿得「印光法師之傳單及聶雲臺君之佛學小冊」,每晨持誦彌陀尊聲號1-10聲(十念法),後常與常惺和太虛法師書信佛法
1925年平襟亞《李紅郊與犬》事件
1926年曾擬創辦月刊,以「人類不傷人類」及「人類不傷物類」為旨;秋再度出遊歐美,9月21日過太平洋,詩記之
1927年三訪羅馬:人生觀大澈大悟,阿堵物應淡忘也,竟復毋讐,「狼乳」獸類之慈,善心螟蛉。佛教戒殺,其理甚正,儒家遠庖廚之說亦同此旨,惟不貫徹耳。現世遘兵燹之劫,來世墮畜生道。與巴黎法翁習法文,喜談因果。形而上者厥為美德,善而美,平居雖未蔬食,然庖廚戒殺已將三載,客秋渡美,擬聯合日人提倡此說,而又未果。哀此眾生,萬劫不復,惟有地球銷毀,方能湔此醜惡;果能如是,吾身甘與偕亡,無復眷戀。望梅止渴古今中外同焉,倘世間人類相處如予此時所遇者,則天國矣;浮生朝露,本應歡娛,而勿相扼;不幸,公者戰爭,私者傾軋,甚至骨肉仇讎,以怨報德,其惡可嫉,其遇亦可憐也。寓在愛西達廣場Piaza Esedra之側,華人留學皆天主教徒;以吾國之地廣民眾而論,在在有自強之本能,苟非自棄,他人何能侮我?且怨天者,不詳;尤人者,無志;認為命運,或歸咎他人,皆自窒其進展之機耳。柏林,路叢林不斷,與華文之名巧合。病。巴黎:凡事今日能為者毋待異日,若存推委心必永無實踐之日;世界微塵,滄海一粟,寄身其中安能為永久之計哉?倫敦:黑霧瀰漫,暗無天日,鮮血涔涔,生芻致弔。
1928年初閱報雜感:Right to Kill 死且無權,孰謂歐美人民得享自由哉?西女士:「惟信仰各有主義,焉可苟同?耶教主博愛而不戒殺,甚至變本加厲,因護教而有十字軍2百余年之慘殺。狙公賦芧,一言喪邦,況宗教挾洪水滔天之勢力,立言可不懼乎?人事敏劇理論紛呶,然千端萬緒皆以文明為目標,惟真文明而後有真安樂。聞倫敦近有佛教之宣傳及廟宇之建設,換浩劫而開景運,跂予望之。」醫生殺貓:夫仁恕之道,推己及人,由近而遠,始於同族而廣於異族;當美洲文化已蒸之日,而有販鬻黑奴之舉,以為我白而彼黑也;夫公私不竝,義利難兼。國立機關應禁用英文:海關70余年英文為主,郵政、鐵路、鹽務等多用英文;侵潤幾於淪肌浹髓;吾國言文不同,文辭之妙,在以簡代繁,以精代粗,意義確定,界限嚴明,字句皆鍛鍊而成,詞藻由雕琢而美。日內瓦:物理由靜而得,天時人事在在可悟玄機,當局苦沉迷不悟耳。予旅歐已二載,漫遊外國,以巴黎為根據地;予雖不工文,而於譯筆力求古雅,所用故典字句有非常習見者避之若渙,素稔者偶有來往,終年不說一句國語。於巴黎從事佛教活動,後定居瑞士雪山之中;12月25日日內瓦赴美國人年會,自是日起茹素斷葷。
宗教觀:聖經靈蹟種種詭異之說,徒以炫感庸流,惟自然物理,方足啟迪哲士。昧者不察,捨近求遠,此所謂迷也。何謂自然:天地之有文章,時令之有次序,動植物体之有組織,盡善盡美。人類擁其所主,黨同伐異,以褊嫉之心度神道,以閥閱之見揆自然,陋已。凡一切自然物,其四官置備之周,文采選構之美,如有意識之製造品,此即真宰聖靈之蹟昭示於吾人者。心理:因循漸進苟且而安者為無意識,倏忽變遷嚴為判別者為有意識。人工,天工。中國專有之花為他國所無者,約4000種。火奴魯魯Honolulu。世界進化之終點日美,吾人應力体天心,向形而上者求之。母夙媚灶,為予問卜:君才一等本如人,況又存心克体仁,倘是遭逢得意後,莫將偽氣失天真。廬山仙人洞龕祠純陽,慫試箸祭婚事:兩地家居共一山,如何似隔鬼門關,日月如梭人易老,許多勞碌不如閑。夫山林井灶,何有神祇?卜者誠虔,則亦感應,此即神道無往不在之徵也。佛照樓、直督袁公、渭陽,骨肉齮齕,倫常慘變,而處世尤遭拂逆,天助我以經濟,而厄我以情感,造成特異之境,俾得沉觀反省,證人天之契。慧性善根。
1929年寓居倫敦,潛心佛學,素食,5月12-16日代表中國參加維也納國際動物保護大會並演講 Miss Alice Pichen Lee "There Should Be No Slaughter";7月病;黃盛頤《信芳集》加入1928-1929歐洲之作;費樹蔚《呂碧城集》五卷本
1930年春於瑞士正式昄依佛門三寶,成為在家居士,修行實踐以淨土念佛為主,收集佛教資料,編《歐美之光》;法號曼智,從事佛經編譯,英、法與中文;11月17日夜夢蓮邦之路;《信芳詞》
1932年寓居柏林,療治胃疾;《曉珠詞》二卷
1933年初由瑞士回國,居上海,專注譯經和出版,完成《觀無量壽經釋論》;5月與葉恭绰、王一亭、朱石僧和李經緯創辦中國動物保護會
1936年到北京,刊《曉珠詞》,移居香港並購置山光道12號三層高洋樓自住,惟白蟻繁殖,不忍殺生,翌年又以低價售出,後遷居山光道27號香海菩提場大殿四樓,專心譯作,以字號聖因和寶蓮行,因變易姓名,故鮮有知者
1937年11月由九龍赴新加坡和檳榔嶼養病,翌年初赴歐並重返瑞士,後輾轉歐美之間,宣傳慈悲佛學、護生戒殺;抗戰期多次於香港報刊痛斥日暴行;《雪繪詞》。
1938年3月重返阿爾卑斯雪山
1940年秋從歐洲返途經曼谷,年底到香港,入住半島酒店,葉恭綽培訪方養秋
1941年日占香港,移居山光道15號東蓮覺苑,一心念佛誦典,不聞世事
1942年義務為苑眾講學,編《文史綱要》,冬胃病復發,遺囑:打字機Remington P14547號歸北京廉達因居士,白金手錶和翠玉戒指歸馮覺女士,而20萬遺金歸佛社(當時可在港島買10棟三層樓)
1943年1月4日夢中七絕:護首探花亦可哀,平身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23日早8時含笑念佛,安詳自然離世,骨灰和麵為丸,投入南海,循《金剛經》空觀不住相和無相布施。東苑有靈位:優婆夷呂碧城居士,圖書館藏《歐美之光》、《香光小錄》和《觀無量壽經釋論》。身後遺著中英文個十種,合名《夢雨天華室叢書》
其它部分評論:
此女實是高雅率直、明達可愛......據我看來,甚是柔婉服善;說話間除自己剖析之處,亦不肯言人短處;黃金剩女;冰雪聰明芙蓉色;女界墨子;鐵肩傲骨;驚才絕艷,風致娟然;絕代佳人,蕙語蘭心;曾挾飛仙謁聖因,碧城漂渺絕紅塵;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性靈;漱玉猶當避席,斷腸集勿論矣;近三百年最後一位女詩人,李清照後第一人,文壇長青樹;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女編,第一位女校長(培育鄧穎超、許廣平等),中國最早女教育家,民國第一女秘書,民國第一女徽商,第一位佛經繙譯中國女性,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樊增詳:俠骨柔腸只自憐,春寒寫遍衍波箋,十三娘與無雙女,知是詩仙與劍仙;英斂之:生性豪爽,有古俠之風,言吐慷慨,氣度光昌;內廷秘史缪珊如:飛將詞壇冠眾英,天生宿慧啟文明,绛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湯國梨:冰雪聰明絕世姿,鴻泥白雪耐人思,天花散盡塵緣絕,留得人間絕妙詞;《美國蔬食雜誌》:一個著名的中國詩人,一個知識廣博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典型的素食者。從文、從商、從政,無一不精;有才、有貌、有情,無一不備。
家居壁虎 House Gecko
五年前,不速之客潛入,寓居客廳數月,在多處牆壁留下痕跡,感覺礙眼。花了很大力氣,取出大多藏品後,再挪動展櫃,終於2015年11月18日捉到了一隻壁虎。雖然盡量小心,可惜捉到後發現壁虎的尾巴還是斷了一大節。旋即衡過車來車往的大馬路,把它流放到南面樓下百米之外的海濱公園。看見其安全爬上一顆大棕櫚樹(King Palm)後,我才放心離開並祈望它以後一切平安長大。
個月前,在客廳的牆壁上出現了新的痕跡,並不久在臨近的一間浴室看見了一隻中型的壁虎。是否五年前不速之客的後裔再次造訪?因為上次對其傷殘有所感懷,此次決定置之不理,任由共享和居。昨晚(10月12日)在一寑間看電視《錦繡南歌》時,眼角瞥見一黑影從門後向電視方向移動,但又疾速退回陰暗處。一定是自請之客,已經習慣敝寓,到處巡視和搜捕獵物。而且是怡然自得,因為看起來比上次見到時好似大了許多。
好奇心驅使,上網搜查中英文。壁虎,又稱守宮、錢龍等等,應該是古代雕刻物件的草龍本尊或者雛型,有「避禍」和「守/受財」趨福之寓意,在風水和南方風俗上多傾向為吉利好意頭。雖然可能會帶有薩氏病菌,而且其尿液有毒,但可以幫助移除家中小害蟲。宜多於弊,居家無妨。更何況是五十餘米高的大厦呢?來之不易。有人欲求,說不準並不一定可得。
2022年10月8日,在主浴室近天花處又發現了一隻機靈壁虎,一兩天後在主臥重擺調整畫像時被驚動後竄入樟木畫箱底下,估計會受驚出走。21日晚驚喜發現牠還在,躲在主臥走廊的大紅葉山水畫像後面!天氣变凍,看來是季節性作客過冬了。
12月1日,從電視後衝出躲到書房門後,得拍近照,取名「小粉」。因夜晚用閃光燈而受驚動,之後移爪客廳遊蕩,多留有痕跡。12日,看似躲在古董櫃的後面與牆之間。2020年10月11日星期日
李國明屬司徒奇山石奇作「携琴訪松圖」
1982年李國明等赴北美,於鄺諤家中雅聚,偶遇並邀請前輩司徒奇作畫。司徒奇沒有動筆,卻拿起宣紙,摺、疊、揉起來,然後再小心鋪展開來,之後才開始執筆用墨。陡峭山巒驟然而現,山坡和山脈極為逼真;稍加潤色,遠近層次分明,蒼茫又富立體感。個個讚歎不已,司徒前輩中西兼並的功力和技巧讓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風。莊一邨,補畫人物和樹木;人物似有傅抱石之風格;樹木儼如黃山的迎客松,倒掛懸崖峭壁上,可觀不可觸。李國明,屬題:壬戌暮春愛日齋疋集 司徒蒼城畫山石 莊一邨補人物樹木 李國明識。印三枚:落款「李」和「一村居士」,壓角「愛日齋雅集印」。一幅完美而獨特的「携琴訪松」圖,應運而生。
鄺諤(1919-2010):字澍生,號光慈,別署愛日齋主,1980年易居加拿大。
司徒奇(1907-1997): 字蒼城,廣東開平人,畢業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西洋畫科目和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後拜師高劍父門下,1976年移居加拿大。
莊一邨(1913-1990):廣東潮州人(有稱揭陽榕城人),原名培蘭,又名倚園,別署一村居士,擅於山水竹石花鳥,其用米法寫雲山煙雨頗得墨趣,筆下花鳥活潑動人,畫竹能手,筆運瀟灑,名於一時;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江畫院和東南書院教授,創辦一邨書院,傳藝授徒。
李國明,廣東鶴山桃源人,1946年出生,自幼篤嗜古文辭賦詩詞書畫,書法功力顯著,繪畫淳樸,墨灑厚重;山水根植於元四家。1965年後移籍廣州,1975年定居香港,曾住旺角洗衣街,1997年起兼任《廣東日報》副刊《嶺雅》編輯,2016年曾在廣東多地舉辦「李國明詩書畫五十年回顧展」,旋即於10月7日因病離世,家屬於2017年在澳門「李國明書畫回顧展」展示逾六十幅精品遺作。李氏著有多本畫集和詩集,出版有《李國明小品》(1968年)、《李國明梅花冊》(1987年)、《李國明書畫集》(2000年)、《晴軒詩詞百首》(2007年)和《晴軒梅譜》(2014年)。
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
奇人陳子石
六十年前陳子石連續贈送給吳灞陵兩套篆体書法,其一為1960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初五日)的對聯:看雲惟倚岫,翫月獨登樓;上款:看月樓主人大雅正,有邊框官方大正方印:鑪峰學院;落款:道厤四千六百五十九秊庚子冬至篆於鑪峰學院子石, 印:長宜竟室。《師古注》: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劉禹錫《天論》:道竟何為邪?典故:三老翫月,獨超物外(參考日本福井市翫月寺和浙江湖州市雲岫寺);陶源明: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唐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宋李唐:坐石看雲;清袁枚:飛雲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看月樓主人」乃吳灞陵,其中的「看」是雙關語,既是通常認為去聲的觀賞看望又是陰平的保護看守,緣由吳灞陵續妻名為李月英;而更有趣的是陳子石後曾自號「耕月樓」和「耕月道人」。
另一幅應是同年早期贈送的七言四句詩:古謂人中如是樂,陰陽同异自象止;余求簡樸功夫處,大道靈遊一子時。上款僅有一陰陽形狀印,落款:灞陵先生雅正道厤四千六百五十九秊庚子篆於鑪峰學院子石,印:倫回一(應是陳氏獨創混合字)。此詩寓意晦澀,不易破解,是得道高人抒發對道理的自悟,抑或是暗藏修道密碼?敝人才疏學淺,不得要領。「人中如是樂」,是茫茫人海之「人中」,還是中醫穴位的「人中」?「大道」是指其修煉的金丹大道,抑或是指秉擎精神道德正路的大道呢?「子時」是指陰極陽盡、陰陽轉換過渡其間、有人認為是練功修道絕佳的時段子時,抑或是暗示其同音的自己子石?處處雙關不明,個個陰陽不清,是否又是影射人生以來本此一點靈光主宰形骸的真竅「天機一竅」,即《易》之大(太)極、《道》之玄牝、《釋》之法眼藏?抑或是鉛汞、炁精、水火、彼我、命性等等的雙修?
陳子石,何許人也?庚子年,重要嗎?
1953年癸己秋其潮州門人謝定深敬題於安瀾寓《陳子石先生小傳》:子石先生陳氏廣東新會人,少習醫慕道好藝,其族祖白沙先生常習靜功養出端倪,名冠南粵。先生之學,得其家伯夔公授於雙修丹法,可謂家學淵源者也。其邑有圭峰焉,高插雲霄、勢若刀圭,相傳有神龍潛居,壟首為應仙與賢之(地)。雲先生隱於鑪峰,活人以方、活世以法,近著道書八種行世,而南北從游門下者眾,獲其回生者指不勝屈。余忝屬玄玄交爰,述數言而為之傳。
八種書:《延命鏡》、《長生集》、《性命篇》、《呂祖口訣》、《初三月》、《一孔竅》、《龍乕交媾集》、《嬾道吟 》。另著:《金丹脩煉48種》、《金丹講義》、《悟真篇口義》、《神仙奇蹟》
陳子石生於1899-1900的庚子年,具體日月記載不清,新會外海鄉人,因其元代一世祖陳萃任恵州路總管而世居廣東;是明代碩儒陳獻章族後裔,清末民初革命家陳少白堂姪;有四兄弟姊妹,排行第二,娶妻馬煥仙,五子女:妙元、念正、念方、念生和妙珠,多定居英美;金丹派南宗傳承於陳夔公,被尊稱為南宗一脉道學宗師;又精於醫術,師從陳伯壇;對詩詞、書法、繪畫及金石篆刻造詣頗深,曾拜在高劍父門下。
1941年與張大千於四川舉辦書畫聯展
1944年在廣東江門成立「茶庵詩社」
1949年携全家移居香港,寄寓祖庇利街5號二樓並開診所,著《婦兒救星》和《藥物新治療》
1950年於閣鱗街35號開「陳子石」中醫,並在「共和藥行」行醫;設「更生草堂」,宣揚南宗道學
1952年改「更生草堂」為「鑪峰居士林」,收徒,講義:道學與人生、道是實現非是無稽、道莫難於遇人 易莫於成道、集中精神、雙修真相、鉛汞直解、性命根基如何築起、藥物如何生長、道在中、順逆邪正辯、精炁何以互藏、煉己不純難免走失、外採內煉
1956年設壇供三祖真像
1957年寫《鑪峰精神修美學院序》
1958年寫《鑪峰學院過去與未來》
1959年遷居雲咸街12號三樓,開設「鑪峰新講堂」
1960年正式註冊「鑪峰學院」,關鍵性里程碑,庚子年又乃其本命年,可見重要
1961年籌建「鑪峰精神修養學院」,在大埔桃源洞村建「桃源仙境」神修院
1964年5月30日投稿《呂純陽祖師傳》於《華僑日報》
1965年夏為蕭立聲赴美畫展於臺灣序藏頭詩廿六首,款耕月道人紫碩
1968年創立臺灣「老子觀」,款「癸丑秋老子觀主頑道人敘於耕月樓」
1969年8月3日華僑日報報導:鑪峰同人慶祝張祖誕派老人糧
1970年12月15日於華僑日報發表五言詩「贈送蔡公衡赴美加畫展」和「蕭立聲南遊畫展歸來有懷」
1974年春元月赴臺灣隱居,號稱耕月道人
1981年於香港仙逝,葬美加州玫瑰岡
其留世字畫甚多,特別是60年代末及以後於臺灣,但多為隨意應酬潦草而已,鮮有精品,遠遠難於此二品相提為儕。
吳灞陵與陳子石關係密切,曾於1958年為其題鑪峰《新年特刊》,並為桃源仙境書寫開門對聯:鑪供三聖祖 峰列八神仙。
2020年9月30日星期三
蕭立聲等六人聯墨贈吳灞陵《聽松圖》
1954年屆「香港藝術界同人第一次雅集」,蕭立聲、陳崇興、許統正、陳菊坡、陳希農和(陳曾)婉嬛聯筆作畫賦詩,並贈送給當時已在報業打拼卅餘載並享有盛名的「報聖」吳灞陵。
蕭立聲題《聽松圖》並款:灞陵先生法家正之,甲午九秋蕭立聲寫高士拜石。其他副和留款有:陳崇興寫遠山(印:陳崇興);統正寫松(印:統正之鉥);坐聽風聲急,波濤萬頃生,壯猶未已,似為不平鳴,陳菊坡,壯字下脫心字(印:陳菊坡);千峰萬壑雲風叫,驟聽松濤起螫龍(印:陳希農);婉嬛補草(印:宛睘)。
蕭立聲(1919-1983):潮安龍湖人,1949年移居香港,1959年在北角街渣華大厦西座436室畫室招徒教授山水畫,後任教香港中文大學,1977年出版《蕭立聲畫集》。蕭氏早期善畫人物,有張大千和溥心畬之風,後期改風格而趨於抽象。此幅「高士拜石」並沒有所拜的大石,完全留於賞畫者之想像;高士畫法細膩威嚴,鬚髮逼真,單目傳神;穩坐交椅般頑石上,下身深藏,唯石下微露一腳赤舄,向前方作揖而拜。遠山彷彿一頂高帽,而迎客松像一面華蓋,恰到好處。雖然出於六人之手,整幅畫卻異常和諧,渾為一體;題字、詩對、書法和印章多而不繁,相得益彰,難能可貴。「拜石」一般寓意米芾拜石和拜受俸祿,所以「拜石聽松」有隱世高人出山救世和「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雙重含義。
陳崇興:陳少白族姪,康有為子康同家同學好友,為《康有為與戊戌變法》作序;字桐音,廣東新會人,曾續編《外海龍溪志畧》;善詩詞,精書法篆刻,香港中國美術會及風社創辦人,又致力早期大專教育編校國文教材,任培英中學校國文教學委員,屢獲教育部獎項,編著《中國歷史綱要問答》(1960年,與陳菊坡)和《近代世界歷史綱要》高中學生會考必讀等;1955年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研究》,1957年與陳菊坡編《高中國文》。
許統正:建立正統畫院,1957年「高師誕辰暨黎明、梁法、許統正、雷尚志四弟子畫展」,1959年出《許統正寫生集》(正統、松濤畫室 英皇道664號五樓56室;竹菴山農陳子俊書序:統正依差高師劍父的藝術革命理論,吳師敬軒的新人文主義為立意,採現社會的事物為題材,積廿年經驗,擷取中西畫法的特長,融會貫通,達到美的表現。),1959年8月14至17日應臺灣師友之邀選近作百幀連續四天於中山堂舉辦「許統正回國個展」;1960年4月12日創建國際函授學校(以培育海外青年公余進修專門技術、協助就業、服務社會為宗旨),1963年12月6日《中國學生周報》報教育司署立案「國際函授學校」及校長許統正,1970年於《中美月刊》發表「嶺南派宗師高劍父的新國畫真諦」,1979年改編《篆法百韻歌》;摩門教香港區會1964-1965年創會第二副會長。《南洋商報》:1961年3月15日「立案國際函授學校招生」中國畫系(書法、梅蘭菊竹、人物、山水、花鳥畫法),西洋畫系,實用美術,攝影專修科,中國醫藥系;1962年3月4日「國際學校報免費訂閱」香港政府立案之國際函授學校,二年來在許統正校長策劃下,校務蒸蒸日上,學生遍布五大洋,日前馬來西亞同學李淑芝、華盛頓佘秉近蒞校訪問,足見不虛,茲為使社會各界人士明瞭該校概況起見,已出版國際學報,第一期許之「談函授教育之重要」、鍾教務長之「國畫的地位和要素」、西畫系主任鄭漫生「論多樣統一的美」、陳志傑「書法與人生」、黎國偉「孟子學說述要」、盧干之「吳康博士的教育精神」;1967年4月18日星加坡21-24個展(殷商許戊泉:許君從事藝術工作廿餘年,得名師高劍父、吳康二氏之啟示,畫藝日新,別樹一幟);1967年4月25日畫展圓滿閉幕,特寫法表現畫面,具立體感;1967年6月8日「許統正東方畫展明假人鏡社舉行」(香港萬國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國際函授學校校長、大漢藝術學院教授、名畫家許統正,自南來考察函授教育,及探訪該校星馬區學生,數月來先後在檳城、亞羅士打、雙溪大年、新加坡等地展出四次。許教授以多方面之作風見長,能人物、山水、花鳥、走獸、蟲魚,而兼創新法。其運用攝影特寫鏡頭理論表現之特寫法,極博好評,英文海峽時報譽為立體藝術。數月前抵檳時所創之渾元書法作風,猶為凸出。許氏運用東方傳統之道德文化為題材,加上東西雙方繪理技法,寫出簇新之新繪法,極為中西人士之稱讚。茲已定本月9日下午五時半假吉隆坡蘇丹街51號人鏡社舉行展覽。)
1958年李研山、趙少昂、林建同、雷浪六、呂壽琨和張君實創辦「香港中國美術會」,借劉少旅大道33號太乙樓為會址;1959年10月第二屆執委就職聯歡會,執委包括陳桐音和劉大步等,並在花園道聖約翰堂舉辦「香港中國美術會展覽會」,呂化松主持燈謎部,趙世光和蕭立聲負責展覽,許統正等宣傳。
陳菊坡:民國31年中正文教基金會; 陳崇興同族親友,合編多部書籍;與呂化松、陳崇興和陳希農等組織風社,社友多至200餘人,以時雅集,盛極一時。
陳希農:有錄1967年《風社詩畫集》。
婉嬛:可能是曾婉嬛、陳婉嬛,或者陳曾婉嬛;有報導「1949年三月圓社在思豪酒店(Hotel Cecil)主辦「嶺南閨秀書畫聯展」,參加者有港穗女書畫家伍佩榮、李小平、吳國英、余愛全、何秀容、周世聰、張丹、張大家、張芝英、郭南斯、梁粲纓、曾麗卿、曾婉環、楊素影、楊寬韞、鮑月嫻、鮑慧嫻、簡緯濂共20人」。
2020年9月17日星期四
張紉詩《獨登牡丹》詩畫圖與「報聖」吳灞陵
張紉詩中期(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精品大幅牡丹詩畫圖:構圖布局精美大方,三朵碩大的牡丹花以S形排列畫面重要部分,三朵中型花穿插於大花之間,外圍再傍以三朵含苞待放的小蓓蕾;三三得九,意為至尊,既是對牡丹花的推崇,也是向上款者致敬。設色也較早期的作品更加鮮豔但不失淡雅,以墨為骨的葉子用不同層次的綠色渲染,樹幹乃為仿真的棕色並配以墨色的樹瘤。左上角詩詞「獨繞啼鶯雨露闌,胸中有物壓春寒;登樓賦罷餘香墨,點綴承平畫牡丹。」上款:灞陵詞長雅正;落款:張紉詩;三印:非情非文,張氏,紉詩詩詞。繪畫、書法和詩詞俱佳,堪稱張氏牡丹詩畫圖的絕精之品。
吳灞陵(1904-1976):作家,書法家,旅遊家,收藏家。南海佛山人,有號「看月樓主人」,家學淵源,自幼熟讀四書;既寫得文言,又寫白話,曾投稿《小說期刊》,著有《學海燃犀錄》和《小說家的覺悟》等。青年時期來港,1922年投稿《香港晨報》討伐陳烔明,1923年入報界並於《大光報》實習,1924年任《香江晚報》撰述兼《大光報》記者,1927年開始主持《香江晚報》白話副刊。後歷任《中華民報》編輯,《循環日報》總編輯和《華僑日報》港聞版編輯,縱橫五十餘年,被尊稱為「報聖」,名不虛傳。自1950年起兼職主編《香港年鑑》,喜歡交遊,創辦「庸社」,是公認的最早香港旅遊和掌故專家。其1952年《香港九龍新界》旅遊手冊指「深水灣和淺水灣之間的冬菇洲」,以及「鴨脷洲張保仔殘壘:向西的尖端」。1955年在《港澳尊孔運動全貌》中著《香港孔教團體近狀》。1965年《今日南丫》說:「南丫山」土名「山地塘」或「山城塘頂」,另一名叫「陰山」;北角大排的排口在海底,水深十潯以上,有「馬有」和「澳」魚出沒,澳魚重數十斤,魚肚最值錢;1962年由英軍及鄉民合作築成「四村通路」。敝人新冠病毒前常赴南丫島,从模達灣到石排灣的山路旁還隱約可見當年修建「四村通路」後而留下的水泥紀念標記。吳氏原配張細柳,後續李月英,有三子兩女(錦字)。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大批文人墨客流離滯留香港,一切要重新開始;做為本地報業翹首和有心有力的吳灞陵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平臺,成為這些人的「共主」。吳氏收藏不乏投稿和應酬的庸庸之作,但凡五十年代左右私人贈送之作多為精品,張氏的《獨登牡丹》正是如此。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官小言 Koon Siu Yin
俗稱「官小言輕」,或者「官小言微」,意謂官小而被輕待。
所住社區常有條幅展示換領新智能身份證不同年齡組群的時間表,時而留意有一年之久。最近剛剛知道,吾屬年齡群組早於一年前已經結束;馬上上網登記排期,今日按時赴政府中心;服務的主任有名「官小言」,甚為得意。為嬰孩取名的父母,是否需要認真考慮其將來的感受?
希望其少言多做?
還是期望其長大後輕言細語,成為典雅賢淑的大家閨秀?
會不會是「小燕」等等的誤筆?
也有可能真誠想其長大後於政府做一小官,平安無慮渡過一生?
無論為何,可想而知,其成長過程,應該受過不少「笑言」。做為其父母,會有何感想?
2020年9月12日星期六
金龍酒家與張紉詩牡丹詩畫 Golden Dragon Restaurant and Peony Poem & Painting
一幅牡丹詩畫,一家著名酒店,一段曲折歷史,三個香港猛人。
張紉詩早年以詩詞為主,配以寫意牡丹畫和秀挺鍾王体書法,在四十年代被譽為嶺南一絕。《金鈴呵護》牡丹詩畫圖:布局清雅,愛用奇數;三顆含苞待放的蓓蕾「呵護」一朵碩大的牡丹花,牡丹花色淡雅粉白、金黃心蕊點綴其間;枝葉以墨色為主,四枝主幹分兩組一、三排列。右上角配以詩句曰:金鈴呵護祝千回,肯為幽窗次第開;今夜月生歌吹地,看花不用掌燈來。落款:南海張紉詩;印:張氏、紉詩、非情非文。據查,此詩詞似乎沒有收錄在其後來出版的任何詩集。「金鈴」在張氏詩詞中多次出現,其它重複的字組有「呵護」、「掌燈」和「看花」等,舉例如下:
1963癸卯年《贈謝熙》:間揮鐵筆舊生涯,秦漢渾融自一家;絕憶止園春雨夜,掌燈來看畫梅花。
1964甲辰年《越南牡丹詩畫展覽各方雅士紛投賦此為答》:牡丹移種到湄南,姚魏香中意自酣;坐客金鈴拋十萬,行人彩筆過重三;已非復社風仍在,疑是武陵春可探;脫手瓊琚無物報,小流終見海汪涵。
《燈花》:十萬金鈴休費力,何曾開落借春魂;夢回小檠天浮水,風透重簾月洗門;妄擬色香終是幻,相看形影且同溫;連宵數盡更長短,衹惜人前不解言。
《守拙斋所藏明清及近代名字書畫觀後賦謝何建章》:短燈四射秋堂壁,彩筆相輝前代蹟;百靈呵護離刼塵,守拙斋中藏若璧;江山藻繪將千年,摩挲寧忍一人專;無常物得有常主,朋好招邀結古歡;當時山水潑深秀,尚見無心雲出岫;朝市岡陵不可尋,殘軸簇成新錦繡;先哲曾為盛市民,我待承平秋復春;琳琅悅眼且同樂,海天涼雨易黃昏。
極為有趣的是畫軸左右兩邊幅有字雲:金龍食家新張誌慶;張鎮漢(印)敬賀。
張鎮漢(約1912-2007):新會雙水鎮人,1939年創建昌利建築公司,昌利建業公司東主,協昌置業公司董事長,太平紳士,香港政府租務法庭委員,紳士法庭法官,世界龍崗學校董事局主席,香港龍崗親義總會首任會長,世界龍親總會臨時執行委員會主席暨第一屆主席。在建築和實業界有深厚基礎及崇高之社會地位;二戰後承建大型工程,如新型醫院、警署、學校、公務員大厦、徙置區平民屋邨、香港大會堂、海陸空軍營房及宿舍;業務之餘致力於慈善、公益、教育和體育等社會事業,歷任東華三院兩屆首總理並於1958年榮膺三院主席,曾任博愛醫院總理、傑志及南華體育會會長,又為恆隆銀行董事長、香港華人銀行董事等。戰後香港光復,與華倫兩兄弟在建築上風山水起,獲得多項建築獎章,取得政府信任,賺了大錢。張鎮漢是否認識張紉詩,或者經他人購得此畫,不得而知。唐代張九齡嶺南後人多富貴,不知兩位有親緣關係否?
「金龍食家」應該是金龍酒家。香港歷史博物館收藏1930-1940年代香港金龍酒家員工掛章,有字曰:京粵港六大酒家 香港金龍。有書稱:1932年港九風月區業者紛紛結業,並在1935年全面禁止妓寨經營後,石塘咀只剩下廣州、金陵、陶源和珍昌四間酒樓,不少港島新酒家在塘西以外陸續開設,而服務對象轉為針對商業和大型宴會,如德輔道中的大明星酒家、大榮華酒家和街道號碼為188號的金龍酒家。金龍酒家據查應該由高棠(唐)和高湛兩兄弟最早在廣州長堤開設,後擴張經營到香港和其它地方,到1930年代有金龍、銀龍、金城、英京、大華和東昇六大酒家;廣州以外的酒家多與他人合資經營。香港金龍酒家原址據稱為約1925年開業的怡園西菜館,在1930年代改建為金龍酒家,有報導「1935年10月24日上環德輔道中170-188號金龍酒家設宴洗塵胡藝星(胡戎)」。另有報導首位港姐李蘭十多歲化名在香港酒店打工,後來星島日報又稱她14歲(即1937年)已在金龍酒家闖出名堂;有稱李蘭當時在廣州讀書,所以兼職的很有可能是廣州的金龍酒家。杜月笙女兒杜美如說,她兒時最喜歡吃「金龍飯店」的魚翅湯跟什錦炒飯,指的應該是在上海和南京一帶的金龍分店;不同於嶺南廣港的「酒家」稱謂,北方喜稱「飯店」。香港金龍酒家日站時期不明,可能停業;戰後和平復業,張鎮漢很有可能參與裝修,並贈張紉詩詩畫助興。麗池豪花$30余萬建「海角紅樓」,並於1948年4月23日開業廣告稱「由戰前金龍大酒家廚師主理」。1949年麥煥池三子奀、路和珠來港,奀被上環金龍酒家羅致主理粥麵部,號稱「由廣州池記之子麥奀主理」;金龍結業後麥奀自開店,乘著70年代經濟起飛,而出名發達。1957年羅文錦在金龍(酒家) 款待訪港的英國國防部長桑第斯;「御廚」鄺炳均說約11歲時在大金龍酒家做門僮;有多款名菜,有報導「每屆冬令,供烏耳花錦大鱔王」。1968年金龍酒家有稱受暴動影響而結業,並於70年代又重開,因為福臨集團楊潤全稱其當時在「四大酒樓之一的金龍酒家」學徒廚藝。金龍酒家原址已於1991年改建成現在的「金龍中心」,而現今港九兩處的「金龍」或者「金龍船」和原來著名的金龍酒家應該無半點關係。
此幅《金鈴呵護》牡丹詩畫圖前主人為美港兩地大佬李時佑 Jack Lee,合勝堂首席元老,有言「生死有命,富貴有天;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李氏生於1916年10月(有稱1914年),臺山桂水鄉龍邊村人,少時就讀嶺南大學,後赴美至舊金山中華航空學校,於1941年同旅美中華民國空軍同學會會員返國到重慶加入王叔銘麾下參加抗日戰爭,負傷後留退重慶休養;抗戰勝利後到廣州經商,活躍於廣州和香港兩地,並於1949年移居香港;1953年返美於舊金山開「小金龍餐館」,不久火災後改建成樓高三層的金龍酒家,再後來拓展到其它城市,並開創和經更大規模酒家及夜總會綜合性大酒樓,如海城,等等;1977年轟動一時的華埠血案就發生在金龍酒家;70年代再度於香港經營酒樓和夜總會等業務;因牽涉到2006年2月27日梁毅(藝)命案而移居香港,直到2015年5月13日去世。李氏有兩子:文江香港行醫,文基美國繼承祖業;去世前安排多家拍賣其收藏,張紉詩的《金鈴呵護》詩畫圖正是於其去世倆周後的5月31號拍賣的;李氏是如何得到此畫的,無得聲明,但肯定與金龍酒家有關;其是否參與戰後香港金龍酒家的投資經營,也遺憾地不得而知。
後記:有文章稱「一九四九年後,馬老二移居香港,沒有了西關門巷的庭院深深,他仍然不改好客的舊習。每周六上午,中環電車路旁,金龍酒家的茶敍,依然少不了他鶴立的身影。」
2020年9月8日星期二
此「四房」不同彼「四房」This "Hous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House"
眾所周知,賭王何鴻燊生前娶有四妻妾,號稱「四房」。自古以來,富貴之人多妻妾,每逢嫁娶,會另起居舍,多為獨立的房屋,故而稱為「房」,可以理解。
周潤發香港開祖周啓文的墓碑和其在世南丫島後人都稱其生前也有「四房」。
據載,周氏僅娶車氏一人而終;但生有四子,各自成家立業,其後裔枝葉繁茂,以「四房」裔孫自稱。周啓文可能曾為「海盜」,但從歷史年齡推算,充其量僅為未成年的童子軍而已,未曾富裕。失敗後退居香港仔水塘處時,平壤開田,過著平民的生活。平民家男丁成年娶妻立室,多建新房室而獨寑,從而稱「房」,也不足為奇。周氏一族屬群聚式的客家人,歷史地圖和遺跡都顯示早期周氏在黃竹坑舊圍村和南丫島榕樹下村的居舍都是一排排的「排屋」;所以肯定周氏祖先的「房」,不是獨立的屋,而是相連的室。
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千年真言與香港現狀 Everlasting Truth for Hong Kong
真理名言,古今一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今日讀史書,兩千年之久先賢真言,特別適用於近年香港之亂,不勝感慨。
孔子雲:「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司馬光和曰:「斯不易之常道矣。」
東漢崔寔《政論》說:「猶豫歧路,莫適所從。濟時拯世之術,在於补綻決壞;支柱邪傾,隨形裁割。。。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奇偉所聞,簡忽所見,烏可與論國家之事哉?頑士暗於時權,安習所見,不知樂成,況可慮始?苟雲率由舊章而已。。。聖人能與世推移。。。熊經鳥伸,雖延歷之術,非傷寒之理;呼吸吐納,雖度紀之道,非續骨之膏。蓋為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
2021年1月6日53名攬炒初選參與組織者被捕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
香港仔海鮮舫與張紉詩 Floating Restaurants at Aberdeen & Famous Female Poet
香港仔海鮮舫多年經營不善,於2020年3月2日藉口新冠疫情正式結業,本地遊客眾人多有惋惜感嘆,但對其歷史和曾經的輝煌卻頗有誤解。
香港仔最早服務性餐飲船應該始於上世紀廿年代末的歌堂船(又有稱禮舫),主要服務水面人和漁民的婚喜聚會和鴨脷洲及香港仔墳場孝子拜山禮葬先人。日本投降香港光復後出現了以日本登陸艦改建的廣寒宮和舊貨船改造成的福生海鮮舫,兩者在70和60年代相繼結業。後又有以福音船改業為海鮮舫的漁利泰,於約70年代上岸經營同名茶餐廳,其舊標牌隱約可見於東勝道和洛陽街交角處二樓外牆。同時於1947年左右有太白海鮮舫,幾年後按江南和廣州一帶流行的畫舫而定制新的豪華食船,從而開啟了香港仔高檔海鮮舫局面,稱霸廿年,直至60年代後期海角皇宮和70年代中後期珍寶(1991年後改稱珍寶王國)的出現。
1963癸卯年,張紉詩著墨《蔡念因邀宴太白酒舫屬題竹蔬圖》:「莫問山長與水長,今宵能共一船涼;平原竹有凌霄意,道在蔬根味始香。」當時還沒有隧道,從半山到香港仔有四條路:經薄扶林道,海景為主;從山頂順貝璐道而下,景觀最美;經灣仔司徒拔道,山野鄉村為主;繞道大潭水塘,悠然婉轉自得。蔡氏為取悅張氏應該多次款待並嘗試過所有路線;而1963年正值求偶的中後期,估計最有可能取路薄扶林道。當時湖南街以南和東面的香港仔大道都是平坦無遮攔的廣場,相當壯觀開闊。驅車至此,移步廣場一角接駁碼頭,再登小艇,不幾徐徐而至灣中(現鴨脷洲政府中心對出海面)的太白酒舫,夜幕降臨、燈火通明、彩畫美景、佳餚良酒、盛夏卻伴以涼涼海風,是何等的浪漫怡人,焉得不獲美人歸?
蔡念因(1912-2013):「壽星公煉奶」富商東主,48歲越南邂逅張氏,一見鍾情,驚為天人,苦戀三年贏得美人歸。1963年夏正是蔡氏熱烈追求張氏的年月。張氏歸仙後葬於生前最愛長洲,蔡氏為其建「宜亭」:中日戰後歸廣州,與藝苑人士往來,書畫排遣。後來遷居香港授徒,再天涯遍南洋群島,以詩畫結交文友。蔡念因慕其為人,遂以訂百年之好,並偕往美洲、日本、台灣各地,後倦遊歸港,居於半山宜樓。愛長洲遠離市塵,民風淳樸,常偕遊該處。
張紉詩(1911-1972):名換轉(又有稱轉換),小名宜,南海人,故鄉獅子山江尾,世居廣州關西。早年受經學於名儒葉士洪及桂南屏,兼研詩詞書畫。曾任中學文史教員、小學校長。工詩詞,有《張紉詩詩詞文集》和《西子妝慢》。廿八歲歸中山唐氏子,後來夫婦仳離(估計因為体弱不能生育,雙方和離),從此潛心文藝,兼法鍾王,秀拔灑落;畫以牡丹為擅場,詩詞則神來飛揚、骨格靈秀。號稱「南海明珠-當代傑出才女、詩書畫家」。又讚:「才情橫溢,往往有佳句,不肯稍讓鬚眉」;「雄張筆陣,即是書仙;閑寫天香,亦儕畫伯」;「一時風月誇聲價,幾處江山擺姓名」。梅花詩社社長余國柱(君一)曰:「紉詩之詩詞文章書法繪畫成就極為超卓,完全可以媲美宋代詩人李清照!」陳明玉嘆美張氏牡丹曰:「千叢奼紫萬嫣紅,如此榮華豈意中;一力能開新世界,不須虛拂待東風。」董橋:「張紉詩,嶺南大詩家,一手蘭亭体硬朗得要命;張先生似乎格外推崇周煉霞,說字好畫好詩詞更好;還說廣東馮文鳳的字最好。」
不才有幸獲得兩幅張氏早期(40年代中後期至50年代)牡丹詩畫,詩、書、畫、印、布局和留白,上乘皆佳,而兩首詩詞似乎沒被錄入其後來的詩集,極其難得珍貴。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雲狗上鴨山 Dog Cloud over Aberdeen Island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Caterpillar Returns 蝶蛹回歸
Eating |
Hiding |
July 24 am |
July 24 pm |
July 26 am |
July 27 am |
Aug 7 am |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
Li-Meng Yan 閻麗夢
July 12: in the wedding photo provided by herself but most faces were blurred, it appears only 3 of her young colleagues plus the groom's 4 elder relatives at the wedding, her parents or relatives were no where to be seen. One article mentioned she has been married 6 years and one of her earliest co-authored HKU article was in 2012, which means she had been in HK as a postdoc for at least 8 years, way too long. Hope her husband and colleagues speak up.
July 20: no staying power, news lasted only a few days, no more coverage on her for more than a week!
July 26: Pompeo did not mention either her name or her evidence in his so-called anti-China landmark Nixon Library speech.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Tiny Pink Baby Snail 微型粉紅蝸牛仔
June 12 |
2020年7月8日星期三
Real Pomegranate Baby Plants 石榴幼苗
July 9 7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