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星期六

「石排灣」名稱的起源 Origin of “Shek Pai Wan” Name

石排灣邨和石排灣道中間的香港仔昔日乃海灣,名稱「石排灣」。很多人認為其起源與石業相關。《香港地名與地方歷史》指:「珠江三角洲一帶自清初以後,人口大增,需石材建設,因平原地缺石,故需從鄰近地區輸入,香港島多石,正好供應,當時島上打好的石塊,都運到香港仔岸旁排列,等候船隻運送,故該處便稱為石排灣」。其實,港島的石業在開埠後才興起,並且主要集中於東北和西海岸,沒有任何史實證明石排灣曾是運石港口。相反,1792年美國船長坎卓克指出只有鴨脷洲的護理島和深灣附近的岸邊適合泊大船。1841年和1845年英國專家精繪的香港海陸圖進一步證實了此觀點:石排灣北岸應是沙灘,退潮時水線會南移至現西安街至奉天街以南的位置。
        英國皇家工程師湯姆斯 · 歌連臣中尉在1845年*的家書中寫到:石排灣是「一個小海灣,前面有一個隨意鋪墊、所謂的碼頭,中間有一座周圍已停泊了50來艘漁船的大石頭」。本地漁民俗稱此類「大石頭」為「石排」。1841年的石排灣東起大石角(現休憩花園),西止山丘之角(現南灣御園與魚批發市場之間位置),1845年因修建香島道,西邊灣口移至現利群大廈以東位置,因而推斷昔日的「石排」應該位於現成都道南段與南寧街的交匯處,即海王神廟的位置。
        南丫島也有一個石排灣,如何解釋?顯然與石業無關。含「排」字的地名在珠三角極其普遍,鴨脷洲南面就有鴨脷排和龍山排。這些「排」不是漢文「一排排」的「排」,而是釣魚發燒友所熟悉的「排口」的「排」字。專家認為其用法源自古越語,意同「礁」,分石礁、泥礁、船礁等類。「石排」是指海面近潮水線的岩石及無法居住或無貯存淡水的石質小島。南丫島的石排灣基本保持了原有地貌,和香港開埠時地圖上香港仔石排灣極其相似。因此可以推斷,香港仔的石排灣和南丫島的石排灣起名同源,都是因為海灣中間有「石排」。「排」是漁民通俗用語,其根可追溯至古越文化。不才前兩篇有關「香港仔」和「香港」名稱起源的短文提到香港的「港」字源自古吳文化。有緣在香港仔見證多元文化千百年來的不斷碰觸與交融,甚感榮慰。

*地圖《The Ordnance Map of Hong Kong Surveyed by Lieut. Collinson.R.E., 1845》顯示的「石排」,像一個大金元寶、或者元寶狀巨型珍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